往年 家电跨界造车并非新鲜事 家电跨界造车也并非新鲜事。早在1991年开始,就有一批家电企业在造车上试水。彼时,成立于1980年的家电企业扬子集团(当时为扬子电气)与香港中银集团合资成立了扬子汽车总厂,欲以皮卡和越野车打开市场,但随后慢慢消失在公众视野。而后春兰集团决定进军汽车市场,斥资7.2亿元收购了当时亏损严重的南京东风汽车(600006),从1997年到2008年,其造车史经历了兴衰后,已将60%的汽车业务卖给徐工而告终。 2003年,美的集团(000333)进入以客车为代表的商用汽车领域。2004年至2006年初,美的集团又先后收购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州汽车有限公司及湖南省三湘客车集团有限公司三家企。然而仅仅过了2年时间,美的汽车就因经营不善陷入停产困境,两大生产基地亦分别被长沙市市政府以及比亚迪(002594)所接手,至此美的首次跨界造车宣告“梦碎”。 据悉,在这期间奥克斯、河南新飞、山东小鸭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踏入汽车领域,但都没有打开局面。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今家电企业再次“染指”汽车行业,其背景与当年有些相似。新能源智能汽车在政策的引导下,得到了资本和市场前所未有的重视,而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增速迟滞,家电行业陷入了增长天花板,“造车”自然又成了家电巨头们获得第二增长曲线的最佳领域。 机遇与挑战同在 家电行业专家刘步尘认为,在当下,汽车领域竞争已非常激烈,除了传统汽车企业纷纷转型之外,特斯拉、未来、理想、比亚迪等新的势力进入,互联网巨头的布局,都让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白热化。对于家电企业而言,从零部件、控制器等局部领域入手、试水,也是一种谨慎的表现。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新能源汽车技术还处于爬坡阶段,动力电池等核心技术还未取得根本性的重大突破,除技术实力强、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外,其他企业进入整车领域风险巨大。以生态链中的一环进入汽车领域,或比进入整车制造更有优势。一方面是因为家电企业在电池、车用空调、视像等方面更有优势;另一方面,家电企业的内容生态与汽车可以相互促进。 虽然相比跨界造车,生产零部件的成功概率更高,但企业面临的挑战也不会少。新能源汽车行业独立研究者曹广平认为,以车用空调为例,属于车规级的产品,要适应车辆要求,包括研发、试验、标准法规、质量控制等环节。此外,美的需要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市场、技术趋势等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并在技术创新上有一定支撑。 “首先需要培养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思维。家电产品的研发周期和售卖期与汽车有较大差别,因此在项目管理等方面一定要深入研究。”有业内人士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与传统汽车不一样,国内市场非常关键,竞争也很激烈,因此产品必须有竞争力才能脱颖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