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空调制造大国,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成熟,我们从家用空调领域拓展至轻商领域,由技术的追随者演变为技术的赶超者、引领者,现在中国空调产品的能效水平,功能、性能等的先进性已经迈入国际领先水平。未来空调的能效还有提升空间吗?还能满足哪些消费者未被发掘的需求?行业增长是否还有想象空间?” 西安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系教授晏刚的“三连问”也是众多空调从业者的疑惑。近年来,国内空调市场需求不振,行业时常陷入“低价竞争”怪圈,中国空调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破局之路该怎样走?上述问题的答案,也许可以在这场会议中找到解答。10月29日,由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主办的2021年“空调器专业技术分会”在合肥举行,在这场一年一度的行业技术盛会上,来自企业、行业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众多空调业界专家汇聚一堂,交流研发理论、实验手段、创新成果、实践转化,同时也将他们在攻坚克难过程中的心得、疑惑、试错历程剖析分享,期望借助行业“共智”,打破思维上的“墙”。  庖丁解牛 从细节处打开空调性能提升天花板 正如晏刚教授提到的,作为技术非常成熟的产品,空调性能提升需要缓步爬坡,积跬步以至千里,空调组成部件、结构的每一项进步,都是创造更好产品的铺路石。譬如,他们通过对翅片管换热器的研究发现,通过翅片打孔、开缝设计的优化,能有效提升换热器换热系数,再如通过纵向涡发生器,可增强流体间的混合,强化热交换;还可通过翅片管内侧结构改进,如用内螺纹管代替光滑管,可显著增加换热器传热系数,并降低摩擦压。此外,传统空调流路设计都同时兼顾制冷、制热两个工况,但未来是否可以围绕空气工况的变化,做可变流路、可变换热面积?同时,随着制冷剂替代工作持续展开,围绕新兴环保制冷剂的物理性质做能效提升也成为行业升级的又一通路。  西安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系 晏刚 来自GMCC&Welling的王毅强提到,现在空调追求高效和小型化,这种需求传导下,开发紧凑型压缩机、电机就成为上游配套企业的必修课。目前,常规空调压缩机转速保持在120Hz,但通过开发高转速压缩机,可以带来空调整机高效能、小型化和成本控制等利益提升。他阐述了实现高转速压缩机的十大关键技术,如高可靠性泵体、高转速电机、高强度阀片、电控调制技术等,以及GMCC&Welling如何突破上述技术难点,开发出多型号高转速压缩机,随着消费者兴趣拓展至洗碗机、热风机、干衣机、汽车空调等对空间、重量要求高的产品上,他们也将助力整机企业更多适配选择。  GMCC&Welling 王毅强 来自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的张利则就叶片和活塞之间摩擦副的研究提供了仿真建模经验。他提到,活塞是滚动活塞压缩机发展的里程碑,但叶片和活塞之间的混合润滑,却是最复杂的一对摩擦副。对摩擦副进行仿真建模,依据公式和相关理论计算二者间的润滑特性,与实践中的研发相互验证,为不同转速压缩机的开发节省了时间,简化了步骤,有利于企业降低研发成本,提升研发效率。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袁封明 来自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袁封明及其团队注意到空调制冷剂分液不均会影响产品换热效率和蒸发速率,如何保证制冷剂气液混合均匀,从而提升换热器效率成为他分享的主题。他们研究了进液管不同结构参数对分液均匀性的影响,发现由于空间和加工技术的限制,从进液管到分路体入口和进液管转弯半径的距离只能在有限范围内改变,同时他们还提出一种新的优化方案——反向弯,为行业提供了新的结构优化方案。 对于科研人员而言,空调性能提升就像一张展开的“爆炸图”,部件、结构的改善带来整机性能的持续提升,正是这些游刃有余的“庖丁”们,让我们得以享受更高效节能、美观耐用产品带来的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