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 “捉虫”用户痛点持续升级产品体验 消费者需求所指,便是行业增长机会所在。而通过研发技术人员的“巧手”,消费需求转化为产品功能,助力人民美好生活。  TCL空调事业部产品中心总经理熊军分享了通过空调创造优质人居环境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一整套环境健康评价标准。房间的温度、湿度、气流组织、噪音、空气品质等指标会影响人体舒适度,而空调通过控制声光热等元素可以起到改善人体压力,创造健康体验的效果。会上,熊军提到的TCL关于空调自清洁技术、室内空气质量分级指标、新风分布净化空气技术等引发了与会者的广泛兴趣。熊军认为,围绕空调热舒适、声舒适、空气品质、温度场均匀分布等方面,行业还有广阔的进步空间。  TCL空调事业部产品中心总经理 熊军 近年来,南方地区低温天气频现,在非集中供暖区,空调成为家庭冬季重要的供暖来源,空调制热性能也受到消费者持续关注。 来自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的代传民提到,传统空调除霜时需要暂停制热,如果除霜频繁,就会造成室内温度波动加大,影响用户体验;想要实现持续热风,长久制热,就要解决霜的存在,为此海尔规划了适应短、中、长期的三个技术路线,就空调抑霜、除霜、无霜技术进行研发,三个技术路线又彼此交叉承接。此外,在传统显热除霜路径外,海尔开始了潜热除霜的研究,这为空调制热技术开辟了一条新研究路径。 来自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的陈守海提到,冬季空调运行制热时,当室外换热器温度低于水的凝结点时,室外机换热器表面会出现结霜并累积,导致热阻显著增大,系统换热表现恶化,空调关机-除霜-再关机的循环过程造成温度波动及再启动时制热升温速度慢。针对此,海信研究了变频空调在除霜前后完整周期中的制冷剂分布与迁移规律,并研究了整机系统的压力和温度规律,得到了提高除霜速度及除霜后快速升温的系列解决方案——快速、舒适除霜控制技术,希望对行业带来启发。 此外,空调热风不舒服是很多用户反映的槽点。来自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王小婷介绍说,基于空气的物理特性,热风难下沉,制热时房间空气上热下凉,甚至垂直温差可达15℃,这造成制热舒适体验差。针对此,奥克斯做了变频空调相关舒适性研究,发现低风挡升频技术有助于减小上下温差,此外通过改善风机、风道结构,再配合逻辑优化,能显著提高低风制热效果,提升房间热舒适性。 噪音,也是长期困扰空调行业的用户痛点之一,对于空调降噪技术的研发也是每年空调会的重点。来自美的中央研究院的梁杰存介绍说,管路系统是空调制冷核心,也是振动噪声的主要来源,他们就此对复杂工况下空调管路的动力学设计进行了仿真建模,将传统依赖工程师经验的问题转向依靠数据、算力来减少设计的验证周期;而来自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孙义祥则就抗性消声器在空调降噪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还有来自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的邓培生重点针对空调外机管路振动噪声协同仿真技术进行了介绍。  北京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叶念慈 除了空调自身技术优化外,行业外的跨界“支援”也能带给与会者很好的启示。来自北京三安光电有限公司的叶念慈博士在会上介绍了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即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应用,这种新型半导体材料由氮化镓、碳化硅制成,相比传统硅材料器件,其工况耐热可达450℃,且更耐高压,电子传导速度更快,作为电源开关能够大幅提升新能源车整车及白电整机转化效率,可用于高转速元器件开发。叶博士提到,目前碳化硅的价格大概是传统硅材料的3倍,但随着应用领域拓展,其材料成本在不断下降,未来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能够应用于家电类电机、驱动控制器、功率器、半桥逆变器等器件的解决方案中,助力白电产业更多创新转化。 来自爱发科东方真空(成都)有限公司的李健就氦检漏设备发展的新技术、新趋势进行了分享。氦检漏测试是家电,尤其是空调制冷不可或缺的核心检测技术之一,随着全球制造业对设备的自动化、无人化要求越来越高,爱发科研发出以自动夹具、自动物流、气动液压技术,伺服控制技术、检测传感技术、机器人及视觉技术、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技术的全自动氦气检漏设备。在氦气检漏及充注设备上应用新技术,实现无人化、智能化,助力空调尤其是汽车空调行业用户达成“提高产能、降低成本”的目标。  GMCC & Welling总裁助理兼研发中心主任 郑立宇 这场空调分会的主持人郑立宇是GMCC & Welling总裁助理兼研发中心主任,多年来,他从未缺席过这场技术盛会,因为每年来自不同企业、不同领域、不同思路的研究分享都能带给他创新的灵感,而这也是大多参会者的体验。风雨兼程,无畏无阻,是这场技术会议的精神内核,也是中国空调业技术革新的映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