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7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零售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你看这两年,多少风云人物,在大时代背景下,都很渺小。”在十字路口徘徊数个月,综合权衡下,刘怀力最后选择加入美的——从渠道商走向了厂商。 若把镜头拉远,在家电行业发展的数十年里,渠道商、家电厂商、经销商既是“战友”,但同时又在相互角力,没有哪一方能够一成不变。 以美的集团为例,根据广发证券研报,2005年以前,美的依托代理,层层分销,渠道层级为“总公司-分公司-代理商-经销商-终端”,代理商在渠道链条中发挥主导作用。 2006年起,三、四线城市需求大幅增长,美的学习格力,与代理商合资成立销售公司,美的与各地销售渠道共同进退,确保各级经销商合理利润。在合资销售公司模式下,截至2012年,美的渠道网点已经实现了一、二级市场全覆盖,三、四级市场覆盖率达95%以上,但由于战略转型和产品结构优化,当年美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有所下滑,分别下滑23.42%和7.29%。 2012年以后,楼市放松限购,住宅销售增长同样提振家电的购置需求。美的将冰洗业务单拎出来,变回代理制,而空调业务则继续销售公司模式,销售公司自负盈亏,提升与苏宁、国美等家电连锁渠道商和自身电商布局。 2017年,零售业开始重提下沉乡镇,苏宁、京东等零售巨头通过品牌直采、工厂直供的方式,直接触达消费者,终端价格比依靠传统渠道层层分销的家电厂商更具吸引力。苏宁下沉乡镇的零售云业务借势发力,到了2019年底,全国零售云加盟店有4586家。 这倒逼美的再次改革——削减层级,促进全交易链路降低成本。在组织架构上,美的将销售公司模式变为管理中心模式,将权力收归总部;在生产端上,探索“T+3”模式,从“以产定销”到“以销定产”,实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生产行为;渠道端上,美的取消二级经销商,通过美云销实现网批模式,实现终端经销商与厂商的直接对接。 2020年,美的集团空调业务营收1212.15亿元,反超格力电器的1178.82亿元,成为新“空调之王”。 同样,格力也努力推动渠道改革。从2019年开始,格力逐步取消各个省级经销商;2020年4月,董明珠开始高调直播带货,随后“格力董明珠店”陆续在各地开业,采取“线上下单+线下体验”的新模式;再到去年董明珠秘书孟羽童直播出圈,格力申请“明珠羽童”商标等。 而在新世纪之后的20多年间,渠道商和家电企业在二级市场上的地位也呈现此消彼长的局面。 2008年1月3日,苏宁易购(002024.SZ)达到千亿市值巅峰,国美零售紧跟其后,市值约627亿元,但当时的“家电三巨头”中的格力电器(000651.SZ)仅427.48亿元,而美的集团(000333.SZ)和京东(JD.O)离上市还有数年之遥。 然而当下,渠道商股价低迷。苏宁易购市值缩水至当年辉煌时期的五分之一,国美甚至跌至百亿元以内。2022年上半年国美零售(00493.HK)归属于母公司拥有者应占亏损24.65亿元,亏损同比增大50.2%,去年2月黄光裕“18个月使国美恢复原有市场地位”的豪言壮语的回响,在零售江湖中愈发微弱。往日家电渠道大王的翻身之路,境况未明。 相反,品牌厂商中的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市值已分别攀升至近2000亿元、近4000亿元,更别说分别在美国纳斯达克和香港主板上市的互联网巨无霸京东,后者市值接近700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6200亿元)。 不过,只要选手仍在赛场,一切还未到终局。 就像卸任苏宁易购董事长后,张近东在给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中所说:零售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没有谁能够丝毫不差地预判趋势,唯有各寻渡口,各自渡舟。 |